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解釋了日常領導統御、自我認知和人格特質。 成為鼓舞人心的領導者對於領導團隊/團隊取得成功至關重要。 此外,一個鼓舞人心的領導者應該充滿激情、自信、果斷、情商高、戰略性強。 例如,溫斯頓丘吉爾帶領英國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馬丁路德金以他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啟發了美國人民,為美國公民權利做出貢獻。 本文將介紹 Simon Sinek 提出的黃金圈理論。 一種新的思維邏輯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受啟發的領導力。
黃金圈理論

黃金圈理論提供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方式來思考品牌和業務並激發您的受眾/消費者/團隊成員。通常,當一個團隊領導告訴他/她的團隊成員時,第一件事就是我們需要做的任務(What)。第二,領導人教我們該怎麼做的(How),最後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做(Why)。但是,如果我們在邏輯上顛倒這種想法,首先,我們要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不是會更鼓舞人心嗎?以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細胞治療為例,領導人首先講了一個故事,描述了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多次注射胰島素的日常生活。這種生活是很痛苦的,因為沒有人喜歡打針。為了讓患者免於每日的多次注射,我們需要“治愈”糖尿病,而不僅僅是“治療”它。最後,我們將開發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將胰臟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以替代受損的胰臟來調節血糖水平。這便是一個鼓舞人心的領導者的一個例子。
商業例子-蘋果電腦
蘋果電腦最初是賣電腦的,但為什麼蘋果電腦變成了一家擁有各種產品的大公司,包括 iPhone、iPod、iPad、MacBook……等等? 在蘋果電腦發表會上沒有直接推銷產品,而是首先解釋了它的核心價值是設計一款每個人都可以輕鬆使用的精美產品。 這就是蘋果電腦創立的原因。 然後,蘋果電腦會告訴消費者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以及最後他們會在發表會上展示他們的產品。 而活動結束後,世界各地的人們瘋狂購買蘋果的每一件產品,也造就現在的蘋果帝國.
黃金圈理論怎麼實現的?
大多數領導者或組織喜歡從“做什麼(What)”到“為什麼(Why)”(由外而內),但鼓舞人心的領導者/組織的想法卻相反,從“為什麼(Why)”到“做什麼(What)”。 要了解它是如何實現的,首先,我們知道一件事,人類從古自今總是試圖找出各種事情意義,比如,人類的起源,萬事萬物的原理; 因此,人們購買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為什麼這樣做的理由。 另一種解釋是,人腦是做出決定的器官。 在我們的大腦中,外層新皮層負責理性、分析性思維和語言,而內層邊緣腦負責情緒、感覺和決策。 因此,決策不是來自語言,而是來自感覺或情緒。 換句話說,我們的天性是根據我們的直覺來做決定。
Simon Sinek的TED 演講
如果您對此感興趣,還可以觀看 Simon Sinek 的 TED 演講影片,點選字幕:中文,即可以觀看中文字幕。 他提出了這個理論並解釋了他的各種應用和理論根據。
結論
總而言之,一個激勵人心的領導者/企業會用一個感人的故事打動觀眾。 我們可以從黃金圈理論中學習啟發式領導,從黃金圈理論中的“為什麼(Why)”、“如何(How)”到“做什麼(What)”進行思考。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學習和實踐黃金圈理論,成為帶領團隊/公司走向成功的優秀領導者。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