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每日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破千,同時已經有很多隱形傳播鏈在台灣社區中發生,那我們該怎麼自主應變呢?
內容目錄
疫苗
第一道防線就是施打疫苗來讓身體學會辨識這些病毒,儘管目前的疫苗是以新冠肺炎病毒的原始種來設計,但是在施打完加強劑過後可以有效預防重症(可惜無法預防感染),不過我相信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孩童的疫苗施打,在美國3月24號,莫德納公司宣布其新冠肺炎疫苗針對孩童(6個月~2歲和2歲~6歲)的人體試驗第2/3期的結果如同預期,正向美國藥檢局提出授權使用兩劑25µg的劑量 (成人劑量為100µg).由於這給小孩的疫苗是跟大人施打的疫苗都是屬於針對新冠肺炎的原始種,因此莫德納也正在考慮小孩在施打兩劑過後,應該也需要一劑的加強劑.不論如何這對於嬰幼兒都是一件好事,馬上就有能給嬰幼兒施打的新冠疫苗,畢竟目前來看許多得過新冠肺炎的後遺症都是會影響到我們目前正常的生活,但當小孩也有了疫苗的保護,不管對於新冠肺炎感染或是感染後遺症都可以有效降低其機率!而另一種mRNA的疫苗(Pfizer/BNT)在美國已經取得5歲以上孩童的緊急授權使用,因此不管是莫德納或是輝瑞/BNT疫苗都可以在孩童身上施打已建立抵抗力!
為何要施打疫苗?(新冠肺炎感染的相關後遺症)
疫苗有副作用,那我應該為了避免這些副作用而不讓小孩打疫苗嗎?我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會有的顧慮,但是我們反觀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能讓小孩承受因感染新冠肺炎而產生的後遺症嗎?新冠肺炎所產生的後遺症包括:
- 呼吸困難
- 容易疲倦
- 在少量活動後,便感到倦怠,難以思考…
- 腦霧,難以思考和集中注意力
- 咳嗽
- 胸痛或胃痛
- 頭痛
- 心悸
- 關節或肌肉痛
- 拉肚子
- 失眠
- 發燒
- 站立時頭暈
- 起疹子
- 情緒轉變快,情緒失控
- 嗅覺或味覺改變
- 生理期改變
如果感染新冠肺炎時,屬於重症情況,在痊癒過後會有可能有多重器官影響(multiorgan effect)的情形或自體免疫疾病的產生,並且若在住院治療後,甚至是經過加護病房的治療,往往會出現ICU後綜合症(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包含異常的身體虛弱,無法思考以及做判斷,甚至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而在小孩和青少年身上的新冠肺炎後遺症與成人大致接近,最普遍的事疲憊,頭痛,無法入睡,無法集中精神和肌肉關節痠痛,並且目前統計來看,施打疫苗所造成心臟相關疾病遠低於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引起心肌炎等疾病,因此不需要因為mRNA疫苗的副作用而避免施打疫苗.
雖然這些後遺症的發生機率不是很高,但是我們誰也無法確保這些情形會不會在我們週遭身邊的人發生,由於如果有無法集中精神相關的後遺症在孩童或青少年身上,這對於正在學習的小孩是十分不利,再加上目前的藥物在孩童身上都無法使用,因為可能會阻礙生長,因此相對於成人來講,小孩唯一的保護只有疫苗和乾淨無病毒的環境!因此,對於身為家長的人來講,這是需要慎重去考慮的!
預防措施
最簡單的預防方式就是勤洗手搭配酒精和乾洗手,保持安全距離,以及配戴口罩,依照omicron的高度傳染力,如果條件許可,建議配戴N95或KN94等級的口罩,這也是MIT在omicron傳播期間強烈建議大家配戴的口罩,另外快篩檢測試劑也是一個保護自己和家庭的方式,儘管相較於PCR檢測,快篩的靈敏度低一點,但是快篩價格便宜,檢測結果若為陽性,也可以快速了解到自己身上的病毒數量已達到偏高的狀態(可能會傳染人),因此強烈建議需要在家裡準備這些新冠肺炎病毒的快篩,尤其是家庭中有老人與小孩的高危險族群,使用快篩檢測不僅是保護自己也是對四周的人一種責任.儘管這在物價狂漲的時期是額外的開銷,但是這卻是保護家庭的一道防線,也期望台灣政府能夠多提供快篩給需要的國民.
結論
儘管政府目前提出自主應變,加上每日新增確診人數破千,讓人十分緊張,但是omicron的變種已經使得成人重症率下降,因為其大多只感染上呼吸道而非下呼吸道和肺,因此請大家不用過於緊張,只需要依照上述的預防措施,施打疫苗,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和配戴口罩,這樣就可以有效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如果想了解其他相關資訊,歡迎到我其他關於新冠肺炎病毒的文章查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