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關於新冠肺炎的常見問題

台灣本土案例暴增83個案,我相信在台灣的人也會重新開始擔心新冠肺炎疫情,由於有許多人都詢問新冠肺炎相關的事情,所以今天稍微統整一下這些問題,方便大家直接查詢.

Q: 什麼是新冠肺炎?會有哪些症狀?

A: 新冠肺炎病毒最早在2019年12月在中國武漢被發現到的,新冠病毒也可能引發重大呼吸道疾病,類似於之前的SARS和MERS,其症狀包含咳嗽,發燒,疲勞,喘氣,全身痠痛,頭痛甚至部分被感染的人會失去味覺和嗅覺,相關資訊請參考新型冠狀肺炎病毒與其變種

Q: 新冠肺炎的傳染途徑是什麼?要怎麼預防?

A: 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可以簡單分為三種:第一種,如果站在被感染者附近,由於被感染者的呼氣中可能吐出包含有新冠病毒的細小微粒和水滴,則身旁的人極有可能會因為吸入這些帶有病毒的微粒而被感染.第二種,如果被感染者藉由咳嗽,打噴嚏,將這些帶有病毒的懸浮水滴或氣溶膠(areosol)接觸到健康的人眼睛,鼻子,嘴巴,亦會感染這些人們,第三種,如果手上有任何的病毒,並且讓手觸碰眼睛,鼻子或嘴巴,這也可能造成病毒的感染.為了保護我們自己和家人,請配戴醫療等級的口罩,因為口罩內的帶靜電的不織布可以吸附病毒,避免吸入人體,並且隨時保持與人兩公尺的社交距離,以避免帶病毒的飛沫傳染,最後一個保護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種疫苗,目前美國通過的COVID疫苗有莫德納mRNA疫苗,輝瑞(Pfizer&BNT)mRNA疫苗和嬌生的腺病毒疫苗(這跟AZ的疫苗類似),施打這些疫苗後可以有效地刺激人體產生對抗新冠肺炎的抗體,以保護我們自己,相關資訊請參考新型冠狀肺炎病毒與其變種

Q: 現在新冠肺炎病毒有哪些變種?

A: 目前最有名的五種變異種是Alpha (B.1.1.7), Beta (B.1.351), Gamma (P.1), Delta (B.1.617.2), and Omicron (B.1.1.529).Alpha的起源是在2019年9月在英國被發現,而Beta變種則是在2020年5月在南非被人定序出來,Gamma變種是於2020年11月在巴西被人發現.在2021年,在印度起源的Delta變種(2020年10月)曾經是主要的感染病毒株,但是在2021年11月的時候被突然崛起的最新型變種Omicron給取代了,在Omicron的序列中,科學家可以明顯地發現在刺突蛋白中,已經產生了至少36的突變點,而這些突變造成了Omicron變種的高度傳播性並在稍微開放邊境管制的國家中造成大量的感染,儘管Omicron的高度傳染性,但是唯一慶幸的是科學家在動物實驗和臨床中發現,此變種對於人肺部的傷害和毒性已經下降,並在動物實驗中了解到Omicron主要的感染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而非下呼吸道和肺部,這將對於人體的傷害大幅地降低,相關資訊請參考新型冠狀肺炎病毒與其變種Omicron變種之BA.2亞變種

Q: 現在有藥可以治療嗎?

A: 目前有輝瑞的Paxlovid和默沙東的Molnupiravir,這些藥物都只能在感染初期,輕症時期做治療,並且大多針對成人以上做口服治療使用.詳細資料請參考抗新冠肺炎藥物

Q: 新冠肺炎有什麼後遺症嗎?

A: 新冠肺炎的後遺症(long COVID symptoms/ Post-COVID conditions):

  1. 呼吸困難
  2. 容易疲倦
  3. 在少量活動後,便感到倦怠,難以思考…
  4. 腦霧,難以思考和集中注意力
  5. 咳嗽
  6. 胸痛或胃痛
  7. 頭痛
  8. 心悸
  9. 關節或肌肉痛
  10. 拉肚子
  11. 失眠
  12. 發燒
  13. 站立時頭暈
  14. 起疹子
  15. 情緒轉變快,情緒失控
  16. 嗅覺或味覺改變
  17. 生理期改變

如果感染新冠肺炎時,屬於重症情況,在痊癒過後會有可能有多重器官影響(multiorgan effect)的情形或自體免疫疾病的產生,並且若在住院治療後,甚至是經過加護病房的治療,往往會出現ICU後綜合症(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包含異常的身體虛弱,無法思考以及做判斷,甚至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而在小孩和青少年身上的新冠肺炎後遺症與成人大致接近,最普遍的事疲憊,頭痛,無法入睡,無法集中精神和肌肉關節痠痛.

Q: 疫苗安全嗎?我該打新冠肺炎的疫苗嗎?小孩呢?

A:以我自己的觀點,我會鼓勵大家去打美國藥檢局有通過測試的新冠肺炎疫苗,安全性上才會比較有保障,那其實施打疫苗的判斷還是在評估自己是否能夠承受上一個問題提出的後遺症,畢竟許多後遺症是很有可能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甚至在小孩身上,若是發生無法入睡,無法集中精神的後遺症,對於正在學習,成長中的小孩來講會是一個很嚴重的影響,因此施打疫苗的決定關鍵你是願意承受疫苗的副作用,或你能夠承擔新冠肺炎帶來的後遺症,如果四周的環境都沒有病毒,你可以考慮不用接受疫苗,甚至當其他家人都已經施打完疫苗後,那在家不出門的小孩相對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也可以考慮暫緩接受疫苗,若是無法承擔新冠肺炎的後遺症或保證周遭環境的安全性,我會強烈建議施打疫苗,尤其是莫德納的疫苗很可能之後被美國藥檢局通過使用在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身上,所以如果台灣預期要與病毒共存,不仿可以考慮讓自己和小孩接受新冠肺炎的疫苗.

如果想了解mRNA疫苗和AZ疫苗的原理,請參考基因治療淺談

Q: 新冠肺炎病毒的檢測方式有哪些?

A: 目前分為兩種生物分子測試以及抗原測試,而分子測試中主要利用核酸擴增方法(NAATs)來大量複製病毒的RNA,以計算在身體內的病毒量;抗原測試大多出現在快篩試劑中使用,相對於核酸測試來得快速和便宜,相關資訊請參考新冠肺炎大流行終結的關鍵?新冠病毒快篩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麻煩幫我按讚並分享,謝謝

發表迴響

Up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