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臺灣已有15,143名確診案例,其中男性7586名,女性7557名,而死亡案例則有838名,其中男性535名,女性303名(圖一和圖二);由統計數據可推測,新冠肺炎對於老年人有著比較高的危險性,並且男性死亡率比女性高,台灣衛福部在農曆過年期間持續通報本土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自2022年初桃園機場群聚與西提餐廳傳染開始,新冠肺炎的疫情就還沒停止,尤其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新變種 Omicron,具有著高度的傳染力,雖然其潛在的毒性可能下降,對人體的傷害比以往的變種低,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公布資訊,目前Omicron具有4種亞變種: BA.1, BA.1.1.529, BA.2和BA.3.其中BA.1是原始的Omicron變種,而BA.2亞變種開始慢慢取代原始Omicron變種和其他亞變種,並且已經在丹麥,尼泊爾,菲律賓和英國都已經成為主要的感染病毒,甚至臺灣現在也找到有兩名案例是被Omicron BA.2亞變種所感染.既然科學家已經預測BA.2亞變種能透過他的高度傳染性可能會取代原始Omicron變種,那我們是否應該先了解一下BA.2亞變種?
在媒體報導中,往往稱BA.2亞變種是一個隱形變種,但為什麼叫做隱形變種呢?首先,我們需要先知道BA.1,即Omicron的原始變種,在一般核酸檢測中,我們由已知的三種基因做測量,然而由於基因的突變,BA.1從已知的三種基因裡缺少其中一種,因此當我們做核酸檢測時發現結果中如果少了一個基因,我們就可以推斷此病毒為Omicron BA.1,但是BA.2亞種的突變與BA.1差異不同,即三種基因中並無缺少任何一種,因而當我們做核酸檢測時,往往會沒注意到這個亞種的存在;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可以隱形躲避我們檢測的變種,而只能說是針對BA.1的檢測方法並不能拿來檢測BA.2,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根據演化的計算,其實BA.2和BA.1已經有很明顯的差異,是否需要將BA.2獨立出成為一個新變種,也是現在很多科學家在爭論的事情.
另外大家最在意的就是傳染力,BA.2由於和BA.1有著不同的突變處,因而使得BA.2在傳播速度方面是比原始BA.1還要高,而且在丹麥的研究中表示儘管BA.2亞變種還是會進行突破性感染(感染已經打完疫苗的人),但是若是打完疫苗的人身上被感染Omicron BA.2後,並不會增加其傳染力,也就是說大家趕快打疫苗,才能夠保護自己和家人;另一方面,由於Omicron原始種BA.1在動物實驗和臨床統計上發現,其重症率和死亡率皆比以往的變種更低,那我們就想知道那突變BA.2亞變種的毒性是否變強或是變弱?依丹麥目前的研究可知,BA.2與BA.1相比並沒有增加重症率和死亡率,因此在一月底的時候,丹麥政府宣佈新冠肺炎相關的措施都取消,因為丹麥政府認定新型的Omciron BA.2亞變種已經不再對社會造成威脅,儘管這對於很多人來講都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表示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應該即將步入尾聲,然而由於BA.2的傳播力變更強了,即使重症率和死亡率已經下降,但是若感染人數大量增加,還是會對於醫療系統產生很大的壓力,並且總死亡人數一定也會增加,因此還是強烈建議大家盡快施打完疫苗,平時在人潮擁擠的地方配戴N95或KN95口罩,以及勤洗手的好習慣.最後,我想建議在未來新冠肺炎大流行終止的關鍵點除了現在正進行針對Omicron的疫苗,以及更多治療的藥物之外,快篩試劑勢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環,儘管重症率下降,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在感染擴散前,找到感染源並且進行隔離阻斷,才能夠有效地控制疫情,讓大家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Reference:
- 台灣衛生福利部
- Meredith Wadman, Scienceinsider 2022 doi: 10.1126/science.ada0810
- 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
- Frederik L. et al,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Omicron VOC subvariants BA.1 and BA.2: Evidence from Danish Households”, medRxiv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2.01.28.22270044
Friendly Reminder:如果你喜歡這個文章,麻煩請幫我按讚並分享給更多的人知道,謝謝